沙特是一个能源大国,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居世界第二位和第八位。近年来,为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沙特正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沙特式改革开放”,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从依赖能源到经济多元
沙特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3617万,其中沙特公民约占62%。伊斯兰教为沙特国教,逊尼派占85%,什叶派占15%。没有到过沙特的人,总会觉得这个从绿洲部落壮大到石油帝国的海湾国家十分神秘,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5万美元的沙特人生活无忧无虑。
确实,在阿拉伯语里,“沙特”一词有“幸福的”之意。
《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几年每次到沙特采访,都会发现那里的变化。沙特首都利雅得如今是一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城市,有了精彩的流行歌星表演和激烈的拳击比赛,女性也可以驾驶车辆,电影院开放……在很多省份,都能看到逐渐增多的外国游客,而宗教警察看上去也比过去少了。
记者前两天一到沙特,就注意到阿拉比亚电视台发布消息说,沙特已正式递交申办2026年亚足联女子亚洲杯的文件。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沙特的变化离不开2016年推出的“2030愿景”和“2020国家经济转型规划”。“阿拉伯经济”网站评价说,这是拥有丰富油气资源、以石油出口作为国家主要收入来源的沙特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及时作出的经济改革措施。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一篇研究中东产油国主权财富基金动态的文章称,沙特加速经济改革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培养新兴产业自然需要资金投入。正因如此,海湾国家石油资本在开始转向亚洲的同时,也转向中东本地。在利雅得前不久举办的第六届“未来投资倡议”论坛上,要求增加对沙特投资的信息明显增多。“未来投资倡议”论坛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投资和创新论坛,自2017年举办以来,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政商界人士参加,被称为“沙漠达沃斯”。
埃及阿拉伯研究院院长卡迈勒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沙特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化,因为这是一个“块头大”、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而且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地位举足轻重。
《沙特阿拉伯发展史:权力、政治与稳定》一书的作者、英国中东问题研究专家蒂姆·尼布洛克认为,自2017年以来,沙特的政治体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沙特正经历变革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正在尝试解决发展问题的新方法。当然,这些新方法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历史的影响一直存在”。他举例说,沙特政府和大部分沙特人想尽力减少本国经济对移民劳动力的依赖,但沙特的经济结构使这一想法并不现实。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沙特费萨尔国王研究中心高级客座研究员王霆懿这些年一直关注沙特的发展变化,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2030愿景”实施以来,“沙特式改革开放”有条不紊,正让这个中东国家从传统的能源依附型国家转向经济多元的现代国家。
首先,沙特女性的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在利雅得机场入境处,有一多半是女性工作者。在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总部,也有很多女性员工。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其次,沙特年轻人的态度明显转变。过去,沙特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如出租车司机等基本都由印巴劳工担任。现在,沙特优步司机全部都是当地年轻人,有些人还同时做其他兼职。在沙特东部城市达曼,甚至还有沙特年轻人在街头摆小摊。据他介绍,以前沙特的旅游签证极难获得,但现在只要符合要求几分钟就出签。
“这些转变是沙特的大势所趋,其中王储是重要的推动者和决策者。”王霆懿介绍说,沙特人口结构非常年轻且持续增长,40岁以下的人已约占70%。原有依赖石油收入的社会福利模式和相对保守的文化氛围,难以满足年轻人口日益增长的就业和生活需求。因此,沙特王储顺势而为,大力推行社会经济改革,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支持。在此过程中,王储有一支由中青年王室成员和技术官员组成的施政团队,一方面为其出谋划策,一方面贯彻执行其方针政策。
中沙两国的贸易额在过去30年增长了近200倍,双方合作不仅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还涉及军事技术。中国在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贸易增长迅速、政治互信逐步加深的同时,人文社会交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现在能深入了解且长期访问过对方国家的学者还比较少。
谈到即将在沙特召开的首届中阿峰会,王霆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中阿关系提质增速的大事件,在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作为不同文明体系的代表国家,中沙关系走近对于国际社会多极化和海湾局势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他还表示,在与美国关系若即若离的大背景下,沙特等海湾国家在乌克兰危机、欧洲能源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其在地区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和自身的转型都格外引人关注。
“德国经济新闻”网刊文称,当前沙特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推动沙特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文章称,尽管沙特多年来一直是美国的盟友,但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就开始通过增加对天然气和页岩气投资来削弱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经济上的疏远也使得沙美关系逐渐冷淡。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不断增加对沙特的投资。沙特“2030年愿景”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中国已参与了沙特的一些重大项目,如从麦加至麦地那的高铁以及拉斯海尔工业城的萨勒曼国王国际综合港务设施项目。
首届”中国-沙特贸易CTW“将于2023年10月举办
中国贸易周CTW是由中国国际商会和中东国际展览集团合作,在中东非地区举办中国品牌展览会。
自2013年起,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中国贸易周”已经成功的在阿联酋、肯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摩洛哥、南非、伊朗、阿曼、坦桑尼亚落地。“中国贸易周”定位把“中国优质品牌商品”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改变当地对中国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的印象;同时它也是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各类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同期举行,两国政府官员、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代表悉数到场,内容涵盖政策解读、投资指南、商务礼仪和文化交流等。
“中国贸易周”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非各国项目落地的重要成果,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多个当地国家电视台对组委会进行了专访。央视新闻频道、新华社、外交部、中国驻外使馆等也多次进行报道。“肯尼亚中国贸易周”还通过了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成为东非规模最大的展会。多个非洲国家主动和我们联系,邀请我们把“中国贸易周”移植到他们国家,并承诺提供各种支持。
”中国-沙特贸易周“的举办,将有助于中国和沙特的企业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开展合作,推动经贸往来。
-- END --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王霆懿告诉
分享:
标签:
沙特相关:
-- 我是有底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