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智能家居ㅣ沙特打造“沙漠绿洲”——电动车产业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的日益关注,沙特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将目光投向了电动车市场。推出自主电动汽车品牌Ceer、投资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中国造车新势力华人运通,与现代汽车合作建汽车的装配厂……石油大亨沙特,正在建设新“沙漠绿洲”——电动车。

政策推动转型

向新能源转型、走绿色环保之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作为油气大国的沙特,早在数年之前就开始考虑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课题。

2016年,沙特推出“2030愿景”,建立可再生能源市场。随后,沙特政府发布多项政策,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与平衡发展。2022年,沙特政府推出电动汽车战略,提出要提升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沙特政府还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减税和补贴。为了发展电动汽车,沙特已经于2022年8月完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基础设施的相关立法、组织架构和技术标准等配套政策制定,并将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加速落地。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表示,到2026年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到2030年年产50万辆电动汽车,且首都利雅得新能源汽车占比30%。这一宏大的目标,显示出了沙特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极高期望和决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沙特不仅在本土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品牌,还设立了电动汽车电池金属厂,确保核心部件的自主供应。

2022年沙特电动汽车销量仅千余辆,但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300%。德勤预测,到2030年,沙特电动汽车市场总值将达280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沙特对电动汽车生产的总投资将达到500亿美元。

全球“爆买”造车新势力

为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沙特在全球范围开启了“买买买”的步伐。

2022年,沙特与富士康、宝马合作,推出首个电动汽车自主品牌Ceer,计划斥资6900万美元打造新工厂,占地超过100万平方米,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投产。预计到 2034 年,该公司将直接为沙特的GDP贡献80亿美元。

2023年,美国汽车品牌Lucid Group在沙特阿拉伯西部红海沿岸城市吉达,举行首个国际工厂和全球范围内第二家先进制造工厂启动仪式。这也是首家国际汽车制造厂在沙特本土成立。

早在2018年,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就向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至少3次注资,超过37亿美元,持股超过60%,成为其最大股东。

目前根据Lucid的计划,到2025年,每年生产15万辆电动汽车。

2023年10月,现代汽车宣布与沙特PIF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在沙特建立汽车制造工厂。PIF持股70%,现代汽车持股30%,总投资预计超5亿美元。新工厂预计于2024年开工,2026年投产,目标年产5万辆汽车,涵盖电动和燃油车型。

沙特已向多家中国车企投资或表示投资意愿。2023年初,吉利控股、吉利汽车、雷诺汽车与沙特阿美签署合作意向书,沙特阿美计划以现金投资获得合资公司少数股权。

23年6月,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56亿美元协议,计划在沙特建立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合资企业。

中东地区正积极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成为全球新的增长极。

中沙“一拍即合”

目前,中国品牌在沙特汽车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10%。尤其是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沙特拥有很多“粉丝”。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资本不仅对中国造车新势力青睐有加,而且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沙特是汽车零部件进口大国,由于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仅零部件进口额每年就超过24亿美元。而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凭借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其市场需求,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互利共赢。一个有“钞能力”,一个有技术,两者“一拍即合”。

随着电动汽车在沙特市场的普及,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参与沙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充电桩、充电站等设备和服务,以满足沙特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中国品牌正加快对沙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上汽名爵、广汽埃安、东风、奇瑞、长城、比亚迪、吉利、小鹏、蔚来等20余家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进入了中东市场,并推出了针对当地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沙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沙特地处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位置,从长远看,对于中国品牌汽车的‘出海’有着重要价值。中国企业在认真了解沙特市场的情况下,以技术、产品、服务走好面向沙特的“出海”之路,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建立了立足中东、面向亚非欧的“桥头堡”。这对于发挥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优势、支持沙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能源转型、提升中国品牌的世界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6月11-13日&2025年6月09-11日,“沙特智能家居展”正在招展,欢迎咨询!

沙特本土电动汽车品牌 LUCID 将亮相本次展会。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图片来源网络。本文以内容分享为主,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END --

来源:本站
编辑:MIE

分享:

阅读: 发布于:2024-04-30 11:03:52

相关:

上一篇:【加纳能源转型】:中国企业助力下的绿色革命

下一篇:加纳照明市场:照亮非洲大陆的新兴力量

电话咨询

-- 我是有底线的 :) --